欢迎访问中衍期货官方网站!
  • 登录/注册
  • 智能客服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881117
  • 投研中心

    投研中心
    热点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投研中心 热点文章

    总理所说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纺织服装么?

    发布时间:2021-07-16 09:08:47    
         点击上方“中衍资讯”关注我们


    中衍期货投资咨询部
    投资咨询资格号Z0011977
    作者:史文华

    在美联储开始讨论缩表的时候,中国央行却意外宣布全面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出现明显分化给市场带来一些困扰,就在市场猜测中国货币政策基调是否调整的时候,7月12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给出了答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近期实行的“降准”措施要体现结构性,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

    “更加注重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给笔者较大触动,在笔者的固有印象里,纺织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我国资源要素成本逐年提高的影响,我国的确竞争不过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产业的持续外迁成为近年来一种不可避免的固有现实;2014年,中国服装出口占据全球服装贸易的41%,为历史高点,之后缓慢下降,到2018年比重为34%。当新冠疫情爆发后,尽管大量纺服订单回流我国,但是初期相关企业并不寄予厚望,只是看成一笔短期的生意,这也造就了短纤期货价格的快涨快跌的A字形走势。

    作为一名能源化工的分析师,除了疫情导致的纺服订单回流我国的因素,笔者看好这一行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大部分出口导向型行业都在为居高不下的海运费和一箱难求的集装箱缺口苦恼的时候,纺织服装成品的制造企业成为了影响最小的行业之一,纺服成品重量轻体积小,受海运困难的影响最小。不过即使如此,笔者也只是将这一优势视作一个短期因素,长期而言,疫情和高海运费都将过去,之后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将再次吸引部分纺服企业外迁东南亚。

    我国的老龄化趋势现在还看不到遏止的趋势,在笔者理解的经济框架中,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似乎不应作为我国重点和优先的发展战略,但是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让笔者意识到自己的理解有较大的偏差,“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劳动力资源。我们有近9亿的劳动力人口,其中有2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还有近3亿农民工,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竞争力所在。”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说,“只有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巨大优势。”不过问题是,总理一再强调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纺织服装么?

    我们不妨先关注下客观事实,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 月服装针织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加12.3%(同期社零总额增速 12.4%),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8.2%(同期社零总额增较 2019 年增长 9.1%)。累计来看,1-5 月服装针织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分别增加 39.1%(同期社零累计总额增速 25.7%),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2.0%(同期社零累计总额增较 2019 年增长 8.0%)。可见当前服饰行业消费迎来全面反弹,整体行业消费复苏态势良好,年初在低基数下社会及行业消费维持较高同比增速,后续月度增速有所回落,但是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去年防疫物资出口的较高基数的影响。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6月纺织服装服饰业PMI、新订单、出口订单指数环比5月分别+8.9、+20.2、+9.2个百分点至58.3%、61.2%、76.5%,大幅反弹且远超正常景气区间。内需恢复态势良好,“6.18”电商大促的战绩给了充分的证据。

    海外欧美经济的复苏已经十分明显,同样地,以2019年同期为基数,美国2021年3、4、5月服装及配饰店销售额增长+9.6%、+9.4%、+13.7%,连续三月大幅转正;英国自2021年2月起纺织品、服装与鞋类零售额降幅显著收窄,2021年5月仅下降1.5%。在客观的旺盛需求下,我国的纺服中下游企业开始提高生产负荷,从周度高频数据看,至今仍无萎缩迹象,如下图所示。

    图1  我国纺服中下游产业生产负荷

     

    undefined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然而,现阶段行业库存基本处于历史低位,一方面短纤不便囤货,而PTA库存则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较大,如下图所示,在国内外服装零售复苏、品牌纺服企业的补库需求刺激下,甚至包括零售巨头为圣诞节提前预定的订单催化下,我们对国内纺服企业的在手订单持乐观态度。

    图2  我国涤纶短纤上中下游库存

     

    undefined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而涤纶短纤近期无新增产能,而现有产能进一步提高负荷率的空间有限,如下图所示,供给格局稳定,需求端高速成长有望加剧供不应求矛盾,行业景气度仍有望保持高位。

    图3  我国涤纶短纤中上游的生产负荷

     

    undefined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尽管从数据上看,当前纺服行业依旧是一片兴兴向荣的迹象,但是这种状态能否持续一直是笔者担忧的问题,不过最近从越南股市七月以来的暴跌中,笔者似乎感受到了一点希望,作为东南亚制造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笔者认为,Delta毒株在东南亚的蔓延只是导火索,一定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因素可能正在遏制我国包括纺服在内的部分产业外迁的趋势。
     
    诚然,产业外迁也有其有利因素,比如可以规避贸易战等风险,但是从美国对轮胎的反倾销制裁可以看出,产业外迁并不是万能良方;而且基于当前国际形势,我国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不排除我国高层有引导产业外迁向产业向西内迁的思路。一个关键因素当然是就业,而纺织服装产业在就业上的贡献远大于经济效益上的贡献,成为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显示,纺织服装产业在从业人员中的占比达到8.4%,远高于占营业收入的4.3%。一旦产业过快萎缩,出现倒闭潮,失业返贫风险必然大幅提高。我国今年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0%,回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形势向好;但是由于我国的失业统计方法和口径与美国有一定差异,我国仍然有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总理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笔者认为,是包括纺织服装的。
     
    事实上,海关总署早在2008年便已对纺织服装向东盟等周边地区外迁提出预警,世贸组织亦指出孟加拉国服装出口在2008年-2018年间增长两倍。但从体量看,2018年中国服装出口1578亿美元,仍以34.3%的份额占据全球第一,而上述六国同期份额分别只有6.7%(越南)、5.6%(孟加拉国)、3.7%(印度)、3.6%(土耳其)、2.0%(印尼)和1.8%(柬埔寨),加起来也只有23.5%,如下图所示。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劣势,而经济体量小、产能有限是掣肘其他新兴市场完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图4  六个新兴经济体正在部分替代

    中国的服装出口份额

     

    undefined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但是,从能源化工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未来吸引外迁产业的“游子”归来还有另外一层意义,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比较充分地享受到了产业高度分工的全球化浪潮的后半阶段的红利,但是产业高度分工的能源环保成本可能是被低估了,产业链被分割成过多的环节的前提是被过度使用的交通运输,尤其是海运,而这部分能源和环保的代价,被快速发展的化石燃料采掘技术所低估;如果将来需要计算其中的碳排放成本的话,可能产业链的高度分割并不那么经济,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价值将凸显。
     
    另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电子产业的下一环节可能是可穿戴设备的爆发,这就离不开服装产业与电子产业的融合;笔者最近关注到了科技服装的一些发展,客户往往惊讶于面料性能的优异,但是其缝纫技术却广受诟病,这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缝纫技术“匠人”的日渐流失,而缝纫作为纺织服装的最后一个环节既不耗能又不污染环境,没有不保留这一产业的非经济理由。这当然是长期的畅想,从短期看,终端的纺织服装产业有没有必要回流中国,一线的企业家最清楚不过,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纺织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一直在14万家以上(全部企业状态);截至2020年年底,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新增超过17.6万家纺织相关企业,相比前一年同期涨近18%。这多出来的18%的纺织企业,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精准滴灌下,我们有理由在短期内继续看好涤纶短纤的市场需求和相对的价格走势;不过考虑到近期原油市场出现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可以反向操作PTA以对冲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PTA仅用于对冲,不做方向判断。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

    更多研报详询客户经理 

    - END -


    图片


    认真阅读投资报告类 ☞ 《免责声明》


    中衍资讯
    中衍资讯
    中衍期货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新闻热点、财经资讯、投资咨询报告、交易心得、投资技巧、尽在其中。
    3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一个在看,给我们爱的鼓励!图片

    微信公众号

    关注中衍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在线客服

    4006881117服务时间:8:30-17:00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
    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计划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下列三项条件之一的自然人: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依法设立并接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以下简称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财务公司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
      (四)接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五)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六)中国证监会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计划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资产管理计划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管理计划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规定的非标准化资产的,接受单个合格投资者委托资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