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期货大家族里,近期表现最差的恐怕非PTA莫属了,提及PTA总是让人唏嘘不已,然而我们不曾忘记,PTA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第一个国际化品种,我们不能忽视,PTA在芳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喧嚣的美国,总统竞选逐渐落下帷幕,然而寂寞的山谷里,野百合(PTA)的春天何时才会到来?关注能源化工已久,小编想从PTA的国际格局说起。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全球PTA装置的开工率保持在约90%的水平,国际PTA市场供求总体平衡。近几年,受新增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影响,供需开始趋于不平衡,不平衡越来越严重。2011-2013年,全球新增PTA需求400万吨,新增产能达到1550万吨,产能和需求增长之间巨大的不平衡已经导致全球PTA开工率下挫至73%。北美和西欧已经对其 PTA产能进行了一些合理化产能退出,但是这种调整与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新增产能无法平衡。国内PTA产能从2010年的1600万吨激增至2012年的3200万吨,2014年也有1000多万吨投产,全球PTA话语权完全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从最宏观的视角看,亚洲的PTA产能完全碾压其他大洲,2012年全球PTA产能为6800万吨,其中2012年亚洲和北美地区合计产能为5952万吨/年,占全球产能的87%,而亚洲所占份额更是高达79%。亚洲是全球PTA最主要的生产地和需求地,而北美和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远远低于亚洲。到了2017年亚洲地区的PTA产能占比达到87%,北美为7%,西欧为5%。

在2017年的亚洲大陆上,中国是亚洲最大的PTA供应国,占比64%,其次是韩国(9%),之后是中国台湾(9%),印度(6%)、其他(12%)。

既然是国际版图,我们就先略过中国大陆不谈,先看看排名第二的韩国,韩国PTA企业有六家左右,2003年韩国PTA行业CR3为75%,2016年CR3为71%,韩国PTA企业集中度一直保持较高状态,这主要是因为PTA单套投资额大,而韩国国内自己消化能力有限,一般只适合大企业来投资。

韩国PTA主要是依赖向中国和欧美地区的出口,但是随着中国贸易保护征收反倾销税和中国国内自己PTA企业投产,韩国的出口萎靡不振,2010年韩国的PTA出口为365万吨,2015年为231万吨,减少约37%。其中,向中国的出口从309万吨降到32万吨,急减到约1/10规模。出口下降趋势下,韩国国内企业不得不重组消减PTA产能,2015年计划将PTA产能减少30%。2016年8月,欧盟对韩国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征收反倾销税时间延长5年,韩国PTA出口量创新低,为177.6万吨。2017年4月,欧盟初裁结果决定不对韩国PTA征收反倾销税,出口量有小幅提升。
再看宝岛台湾,2003年台湾PTA行业CR3为91%,2016年CR3为93%,在这十多年时间远东产能扩张成为了台湾的PTA龙头企业,东帝士化学的产能在不断退出。

曾几何时,宝岛台湾曾经是PTA全球老大,更具体地说,2003年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地,产能达到500万吨,首次超过韩国。大陆对PTA需求强劲,导致台湾的“中美和”(BP和中油合资)和台化两家公司不断的投入庞大资金扩产能,使得台湾地区产能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方面,2003年中美和产能为212万吨,市场占有率为43%;台化产能为150万吨,市占率为30%,东展产能为90万吨,市占率18%,杜邦远东(亚东石化)产能为42万吨,市占率9%。2016年台湾地区的PTA生产企业仍然是中美和、台化、亚东石化、东展,其中台化市场占有率为44%(而产能占比为29%)。
早在2005年时中美和为了减轻台湾地区PTA疲软给企业带来的亏损,关掉两条PTA生产线,2015年中美石化公司宣布,将使在台湾高雄的五套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退役,并关闭高雄生产基地。这五套装置总的PTA生产能力超过140万吨/年,台湾PTA龙头,也是曾经的世界龙头在中国PTA企业强势崛起下只能选择退出,至此,PTA江湖便只剩下中国大陆的传说,欲知我泱泱大国主体的PTA的而今过往,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研报详询客户经理
- END -
编辑:小超
﹀
﹀
﹀
关注中衍资讯公众号
更多报告等你拿
△ 请认真阅读投资报告类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