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衍期货官方网站!
  • 登录/注册
  • 智能客服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881117
  • 投研中心

    投研中心
    热点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投研中心 热点文章

    配套轮胎即新车市场对橡胶的需求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2-01-14 08:33:22    

    新车市场与配套轮胎对橡胶的需求非常接近,而汽车数据具有明确的发布渠道,从流程上看,汽车产业的数据指标可以粗略地划分为:成本、产能、销量、库存和价格五部分,如下图所示。汽车产能的利用率高低,直接影响车企固定成本折旧摊销,会影响短期的橡胶需求。2021年以来产能利用率走低主要跟芯片短缺导致供给受限有关;随着芯片供应缓解,车企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得到明显回升。

    图1. 汽车产业分析五要素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由于产能的寿命很长,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销量基本与车企盈利同向变动;由于汽车智能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缺芯导致产销剪刀差明显高于历史同期。2021年四季度起芯片供给逐步改善,乘用车销量逐月爬坡。2021年12月乘用车零售销量210.5万辆,同比-7.9%,环比+15.9%,较2019年12月-1.9%,相比近几年的12月环比+10%,12月零售走势改善明显,如下图所示。
    图2. 乘用车零售销量(万辆)

    数据来源:iFind
    汽车库存过低无法满足需求,影响销售,但可能带来补库需求,未来带动配套轮胎和橡胶的需求;汽车库存过高的话,一般而言,如果不是在旺季,可能反映了市场需求不景气,从而抑制车企的配套轮胎和橡胶需求。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12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56.1%,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如下图所示。
    图3.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车企的资本性支出显示公司对新技术及生产线的投资扩建力度,但对应的折旧摊销会对利润形成影响,主要看收入增长幅度是否能够覆盖相应投资成本。2021年以来行业资本性支出重回高速增长,如下图所示,众多公司纷纷加码投资,积极进行业务转型。
    图5. 汽车行业资本性支出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近几年汽车产业的新能源、智能化与轻量化趋势明显,尤其前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后,趋势加速,如下图所示。电动智能化潮流下,自主(含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以及低价高配策略迅速打开市场,而主流合资除大众外,在华电动智能车市场布局缓慢,已明显落后自主。
    图6. 汽车差异化竞争向多维度转变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 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在“双碳”背景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预计随着供给端车型的逐步完善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将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度,如下图所示。预计2022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 2300 万辆,同比增长9.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 550 万辆,同比增长 66.1%,渗透率达到24%左右。
    图7. 中美欧电动车渗透率持续上行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高度重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同样提出了2030年美国电动车渗透率达50%,以及2030年底新建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目标。并为此出台了旧车换现金、为车企研发和生产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并且通过了1.7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其中包括最高1.25万美元电动车单车税收抵免政策。另外还提出了64.5万辆联邦政府车队电动化的目标。预计2022年美国电动车销量有望爆发,成为全球新的增长引擎。
    图8. 美国电动车销量预测

    数据来源:Autoalliance
    总之,电动智能化属于汽车行业破坏性创新技术,对传统的行业研究方法构成较大冲击,当前推动汽车电动和智能化的力量分为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与科技巨头三股力量,汽车将融合部分消费电子的属性,研究方法还需要随着产业和技术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

    更多研报详询客户经理 

    - END -


    微信公众号

    关注中衍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在线客服

    4006881117服务时间:8:30-17:00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
    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计划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下列三项条件之一的自然人: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依法设立并接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以下简称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财务公司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
      (四)接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五)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六)中国证监会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计划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资产管理计划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管理计划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规定的非标准化资产的,接受单个合格投资者委托资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