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早报20160704
一、近二交易日经济日程
欧美:
当地时间
|
国家/区域 | 事件 | 预测值 | 实际值 | 上期值 | 去年同期值 |
2016/7/1 |
意大利
|
失业率:季调(%) 2016/05 | -- |
11.5
|
11.6
|
12.3
|
2016/7/1 |
意大利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53.5
|
52.4
|
54.1
|
8:45 | ||||||
2016/7/1 |
法国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48.3
|
48.4
|
50.7
|
8:50 | ||||||
2016/7/1 |
德国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54.5
|
52.1
|
51.9
|
8:55 | ||||||
2016/7/1 |
欧盟
|
欧元区:制造业PMI 2016/06 | -- |
52.8
|
51.5
|
52.5
|
9:00 | ||||||
2016/7/1 |
英国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52.1
|
50.4
|
51.4
|
9:30 | ||||||
2016/7/1 |
美国
|
建造支出(百万美元) 2016/05 | -- |
1,143,257.00
|
1,152,363.00
|
1,112,167.00
|
10:00 | ||||||
2016/7/1 |
欧盟
|
欧元区:失业率:季调(%) 2016/05 | -- |
10.1
|
10.2
|
11
|
11:00 | ||||||
2016/7/1 |
欧盟
|
欧盟:失业率(%) 2016/05 | -- |
8.6
|
8.6
|
9.5
|
11:00 | ||||||
2016/7/4 |
土耳其
|
CPI:同比(%) 2016/06 | -- |
--
|
6.6
|
7.2
|
2016/7/4 |
土耳其
|
PPI:同比(%) 2016/06 | -- |
--
|
3.3
|
6.7
|
2016/7/4 |
欧盟
|
欧元区:PPI:同比(%) 2016/05 | -- |
--
|
-4.4
|
-2
|
11:00 | ||||||
2016/7/4 |
欧盟
|
欧盟:PPI:同比(%) 2016/05 | -- |
--
|
-4.2
|
-2.5
|
11:00 | ||||||
2016/7/4 |
欧盟
|
欧元区:PPI:环比 2016/05 | -- |
--
|
-0.3
|
0
|
11:00 |
亚太:
当地时间
|
国家/区域 | 事件 | 预测值 | 实际值 | 上期值 | 去年同期值 |
2016/7/1 |
马来西亚
|
对外贸易(百万林吉特) 2016/05 | -- |
3,260.20
|
9,055.70
|
5,512.90
|
2016/7/1 |
印度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51.7
|
50.7
|
51.3
|
2016/7/1 |
中国台湾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50.5
|
48.5
|
46.3
|
2:30 | ||||||
2016/7/1 |
韩国
|
CPI:同比(%) 2016/06 | -- |
0.8
|
0.8
|
0.7
|
8:00 | ||||||
2016/7/1 |
韩国
|
核心CPI:同比(%) 2016/06 | -- |
1.7
|
1.6
|
2
|
8:00 | ||||||
2016/7/1 |
韩国
|
核心CPI:环比(%) 2016/06 | -- |
0.1
|
0.2
|
0
|
8:00 | ||||||
2016/7/1 |
韩国
|
CPI:环比(%) 2016/06 | -- |
0
|
0.1
|
0
|
8:00 | ||||||
2016/7/1 |
日本
|
失业率:季调(%) 2016/05 | -- |
3.2
|
3.2
|
3.3
|
8:30 | ||||||
2016/7/1 |
日本
|
家庭月均支出(日元) 2016/05 | -- |
281,827.00
|
298,520.00
|
286,433.00
|
8:30 | ||||||
2016/7/1 |
日本
|
家庭月均支出:实际同比(%) 2016/05 | -- |
-1.1
|
-0.4
|
4.8
|
8:30 | ||||||
2016/7/1 |
日本
|
失业率(%) 2016/05 | -- |
3.2
|
3.4
|
3.4
|
8:30 | ||||||
2016/7/1 |
日本
|
短观扩散指数:实际值(%) 2016/06 | -- |
4
|
7
|
7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剔除食品):同比(%) 2016/05 | -- |
-0.4
|
-0.3
|
0.1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剔除食品):环比(%) 2016/05 | -- |
0.1
|
0.3
|
0.2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东京都区部:环比(%) 2016/06 | -- |
-0.3
|
0
|
-0.3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同比(%) 2016/05 | -- |
-0.4
|
-0.3
|
0.5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环比(%) 2016/05 | -- |
0.1
|
0.2
|
0.3
|
8:50 | ||||||
2016/7/1 |
日本
|
短观扩散指数:预测值(%) 2016/09 | -- |
2
|
1
|
7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东京都区部:同比(%) 2016/06 | -- |
-0.5
|
-0.5
|
0.3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剔除食品):东京都区部:同比(%) 2016/06 | -- |
-0.5
|
-0.5
|
0.1
|
8:50 | ||||||
2016/7/1 |
日本
|
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 2016/05 | -- |
0.6
|
0.7
|
0.4
|
8:50 | ||||||
2016/7/1 |
韩国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50.5
|
50.1
|
46.1
|
9:00 | ||||||
2016/7/1 |
中国
|
官方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 2016/06 | -- |
53.7
|
53.1
|
53.8
|
9:00 | ||||||
2016/7/1 |
中国
|
官方制造业PMI 2016/06 | -- |
50
|
50.1
|
50.2
|
9:00 | ||||||
2016/7/1 |
澳大利亚
|
PMI 2016/06 | -- |
51.8
|
51
|
44.2
|
9:30 | ||||||
2016/7/1 |
中国
|
财新制造业PMI 2016/06 | -- |
48.6
|
49.2
|
49.4
|
9:45 | ||||||
2016/7/1 |
日本
|
制造业PMI 2016/06 | -- |
48.1
|
47.7
|
50.1
|
10:35 | ||||||
2016/7/1 |
韩国
|
出口额:同比(%) 2016/06 | -- |
-2.7
|
-6
|
-2.7
|
11:00 | ||||||
2016/7/1 |
韩国
|
贸易差额(百万美元) 2016/06 | -- |
11,600,000.00
|
6,980,003.00
|
9,956,114.00
|
11:00 | ||||||
2016/7/1 |
韩国
|
进口额:同比(%) 2016/06 | -- |
-8
|
-9
|
-13.8
|
11:00 | ||||||
2016/7/1 |
日本
|
消费者信心指数:季调 2016/06 | -- |
41.8
|
40.9
|
41.6
|
14:00 | ||||||
2016/7/1 |
日本
|
消费者信心指数 2016/06 | -- |
42.5
|
41.5
|
42.4
|
14:00 | ||||||
2016/7/4 |
日本
|
基础货币:同比(%) 2016/06 | -- |
--
|
25.5
|
34.2
|
8:50 | ||||||
2016/7/4 |
澳大利亚
|
ANZ总招聘广告数量:环比:季调(%) 2016/06 | -- |
--
|
2.4
|
1.6
|
11:30 |
拉美:
无。
二、今日关注:
为啥全球央行的刺激政策没带来通胀上升?大摩说是因为中国(转)
为了刺激通胀,以欧洲、日本和美国为首的各大央行绞尽脑汁,推陈出新的出台刺激性宽松政策,与此同时,全球不断发行的负收益率国债也累积到11.7兆美元之多。在多重手段的叠加下,全球的紧缩状况却依然没有好转。论及原因,摩根斯坦利近日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首当其冲躺枪的就是贬值的人民币。
摩根史坦利指出,人民币近年来对日元/欧元/美元的持续性走弱,是导致日本和欧洲刺激性政策没有达成通胀上升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下图所示,自16年开始,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就开始持续性贬值,其中人民币对日元的贬值幅度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贬值与美国通胀预期的走低也有着几乎重合的走势图。
大摩进一步指出,不断走低的货币,再辅以过剩的产能,导致中国出口价格不断降低,进一步压低未来的通胀预期,从而恶性循环。
摩根史坦利指出,发达市场的通胀情况受到中国价格情况的影响很大。虽然中国的PPI的确是由-5.9%好转至-2.9%。但是人民币在过去的几个季度里,年化贬值程度几乎达到了11%,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价格到目前为止下降了将近5%。
下图是中国PPI走势与G7核心国通胀水平的走势图比较。
摩根史坦利总结道,在可预期的将来,产能过剩的情况很难得到缓解,尤其是在钢铁产业这种重灾区更加明显,所以紧缩的压力也将会一直持续。
在G10成员国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是受到进口压力影响最大的,因为其GDP对于从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进口的依赖更大。
所总而言之,摩根史坦利认为短期来看,中国将成为全球每一个试图解决紧缩问题,刺激经济通胀程度的央行所绕不开的顽石。
(转自:华尔街见闻)